投资必须了解的经济学定律之鲶鱼效应
证券投资不仅要学习分析方法和操作技巧,还要了解经济规律,充分的认识自己。对于非经济专业的投资者来说,经济学过于复杂。我们只有站在巨人肩膀上,才能让自己看得更远。了解一些经济学定律,对于投资会有所助益。今天小马为大家介绍,鲶鱼效应。
鲶鱼效应
“鲶鱼效应”由德国动物学家霍斯特提出。
鲶鱼,一种生性好动的鱼类,其本身并没有什么十分特别的地方。沙丁鱼,生性喜欢安静,追求平稳,对面临的危险没有清醒的认识,只是一味地安逸于现有的日子。聪明的渔夫为了保证沙丁鱼的长距离运送,就将鲶鱼放入沙丁鱼群中,这一个小小的举动却大大保障了沙丁鱼的存活率,这就是“鲶鱼效应”。
这一效应是由动物学家观察所得,但长期应用于管理学。简单的理解,对于一潭死水的企业,可以通过输入“鲶鱼”型人才,而使其重获生机。而这一效应,也通过长期的实践,得到大众的认可。
我们如何将这一效应应用于投资呢?对于多数上市企业,股价长期应该处于均值状态波动。但在这种状态之下,投资者很难觅得投资机会。只有当企业获得一条“鲶鱼”,企业的股价才会发生根本的改变。我们在投资一家企业时,一定要关注“鲶鱼”是否存在。这条“鲶鱼”可能是基本面的实质性改变、国家政策的触动、大量资金的流入,还有可能是一则市场消息等。不用拘泥于“鲶鱼”的形式,而是要关注是否有条件能够改变企业的现状,搅活这一潭死水。
鲶鱼效应的应用不仅仅在市场上涨时适用,在市场回调时也适用。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,投资寻求的是市场低估。如果有一条“鲶鱼”,能使市场高估的板块快速的回调,回归合理价值,就会形成最优质的投资机会。当然,在调整时应用大家一定要仔细的鉴别这条“鲶鱼”,不要错把“鲨鱼”当“鲶鱼”。这种条件的改变一定是短期可修复的,并非持续性改变。
投资一家没有“鲶鱼”的企业,可以认为是一种长线投资,这种投资是预期会有“鲶鱼”被加入。就算是长线投资,也有必要的前提,现在的“鱼群”还是活的,这样只要加入鲶鱼就能活跃起来。如果“鱼群”已死,加入再多的鲶鱼也无济于事。
小马有话说
鲶鱼效应大家应该都不陌生,或多或少都有所接触。在证券投资中,如果要应用好这一效应,一定要对于“鲶鱼”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行确认,否则是否能够盘活股价就无法确定。
“鲶鱼”的形式多种多样,根据投资方式的不同,关注点也会不同,所以不要去拘泥于某一种条件才是必要条件,只要能够改变现状的就是“鲶鱼”。
学习一些经济学定律,让我们能够更好的认识市场,认识自己。